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关于印发焦作市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

    信息发布者:邱伟123
    2017-07-08 16:54:42   转载
   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
    2017-05-12 10:59  

     索 引 号 JZ001-0202-2017-02320 公开方式 主动公开 公开日期 2017-05-12 文  号 焦政办〔2017〕54号

    各县(市)区人民政府,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,市人民政府各部门,各有关单位:

        《焦作市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》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,现印发给你们,请按照方案要求,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,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。

        

       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  2017年5月8日

        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焦作市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

        

        为切实做好2017年度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,确保安全度汛,根据《地质灾害防治条例》(国务院令第394号)、《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》(国发〔2011〕20号)、《河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》等精神,结合我市当前地质灾害分布和发育的实际情况,制订实施方案如下:

        一、全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分布

        我市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是崩塌、滑坡、泥石流、地面沉降、地面塌陷、地裂缝等。其中崩塌、滑坡主要分布在沁阳市、修武县、博爱县及城区的北部山区和旅游景区以及铁路、公路沿线;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沁阳市、修武县、博爱县及城区的季节性河流;地面沉降、地面塌陷、地裂缝主要分布在修武县、博爱县及城区煤矿采空区。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为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。汛期是我市地质灾害多发期。

        二、主要地质灾害点的基本特征及威胁对象

        沁阳市、修武县、博爱县、解放区、山阳区、中站区、马村区为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区域。其重点防治的隐患区(点、段)有:

        (一)修武县山门河泥石流隐患区。典型的泥石流河谷,由山西境内自北向南经修武县西村乡、马村区待王镇向东汇入卫河,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泥石流灾害。上游河谷切割深度大,降雨集中,汇水面积大,河道淤塞严重,若遇山洪暴发,易发生泥石流灾害,危及修武县西村乡和马村区河流周边村庄和居民安全。

        责任单位:市水利局、修武县人民政府、马村区人民政府、山阳区人民政府

        (二)修武县西村乡瓮涧河、七贤镇里窑村山洪泥石流隐患区。修路废渣大量堆积严重堵塞河道,砂厂和磨灰厂废弃物填塞河道,遇强降雨或暴雨天气,极易发生大型以上泥石流灾害,威胁瓮涧河沿岸、里窑村及下游居民的安全。

        责任单位:市水利局、修武县人民政府

        (三)各旅游区(点)。由于修建旅游道路,景区开发等原因致使部分路段两侧山体岩石节理发育,浮石较多,在雨季易造成景区山体崩塌、滑坡及泥石流,威胁游客安全。

        责任单位:市旅游局,修武县人民政府、博爱县人民政府、沁阳市人民政府

        (四)各采煤沉降、塌陷区。因采煤造成的大面积地面沉降、塌陷及地裂缝,如不进行应急处理,不仅危及区内建筑物、居民安全,而且在汛期,地面水沿着地裂缝渗入煤矿井下,容易发生淹井事故,威胁井下生产及工人安全。

        责任单位:焦煤集团、解放区人民政府、山阳区人民政府、中站区人民政府、马村区人民政府

        (五)公路及高速公路隐患区。沿山公路两侧产生的浮石和边坡堆积物松动,稳定性差,有的裂隙还十分发育,易发生崩塌和滑坡,将会造成交通阻障和事故。

        责任单位:市交通运输局、市公路局、焦作市新时代高速公路有限公司

        (六)地质灾害易发区中小学校(舍)隐患区。位于山坡和季节性河流周边的学校(舍),由于坡积物及沟谷松散堆积物较多,遇汛期强降雨,易产生崩塌、滑坡和泥石流;位于采空区及周边的学校(舍),如开达学校和幼儿园,易受到地面塌陷、地裂缝的威胁,危及学校(舍)的安全。

        责任单位:市教育局、各隐患区县(市)区人民政府

        (七)沁阳市仙神河山洪泥石流隐患区。仙神河地势陡峻,沟谷呈“V”型,坡积物及堆积物较多,汇水面积较大,汛期易形成泥石流,威胁八一水库及下游村庄居民的安全。

        责任单位:市水利局、沁阳市人民政府

        (八)沁阳市龙门河山洪泥石流隐患区。汇水面积大,堆积矿渣较多,汛期易形成大型泥石流,威胁下游村庄居民的安全。

        责任单位:市水利局、沁阳市人民政府

        (九)神农山景区始祖峰崩塌。山体岩石风化破碎,部分岩体裂开,位于三皇殿附近,威胁游客安全。

        责任单位:沁阳市人民政府

        (十)各大中型水库周边隐患区。水库周边的山体岩石破碎和边坡堆积物多,在雨季雨水较多情况下易发生崩塌及滑坡,危害来往船只及库区安全。

        责任单位:市水利局

        (十一)山区铁路沿线隐患区。铁路轨道从山体中间穿过,轨道两侧边坡在雨季雨水较多情况下易发生崩塌和滑坡,危害沿线火车行车安全。

        责任单位:郑州铁路局月山工务段

        (十二)博爱县东石河山洪泥石流隐患区。汛期遇强降雨易引发泥石流,危及山村居民和金隅公司水泥灰岩矿区安全。

        责任单位:市水利局、博爱县人民政府、博爱金隅水泥有限公司

        (十三)博爱县寨豁乡特大型采空塌陷区。因采矿引发的具有较大规模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缝,遇强降雨易造成房屋墙体开裂、倒塌,威胁周围村庄居民安全。

        责任单位:博爱县人民政府

        (十四)沁阳市校尉营方山水库山洪泥石流。历史采矿造成弃渣堆积,汛期遇强降雨易引发泥石流,危及附近居民和净水剂厂安全。

        责任单位:沁阳市人民政府、市水利局

        (十五)沁阳市寺河沟山洪泥石流。上游汇水面积大,沟内堆积矿渣较多,易淤塞河沟、堵塞公路、铁路、涵洞,汛期易形成泥石流,威胁过往车辆及行人安全。

        责任单位:沁阳市人民政府

        (十六)博爱县许良镇小东庄村谷洞峪滑坡。村庄三面环山,山体倾斜度较大,汛期遇强降雨易形成滑坡,威胁村庄居民生命财产安全。

        责任单位:博爱县人民政府

        (十七)博爱县许良镇大辛庄石佛滩崩塌。道路两侧山体岩土层稳定性较差,汛期易发生崩塌,威胁过往车辆及行人安全。

        责任单位:博爱县人民政府

        除上述17处需重点防治的地质灾害隐患区外,全市仍有不少地段存在地质灾害隐患,如修武县、沁阳市、博爱县及四城区辖区内煤矿、小铁矿采区、铝粘土开采区、建筑石料开采区,河道及其采砂点、各山区居民点附近等,汛期及降雨降雪等极端天气,易发生岩石崩塌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。各县(市)区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,确定辖区内的重点隐患点和防范地段,加强监测和防范,确保安全度汛。

        三、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

        根据我市气候特点,全市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为6、7、8、9 四个月。

        四、地质灾害防治措施

        (一)认真组织编制县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,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与防治。各县(市)区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,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,按照“政府主管、属地管理、分级负责、各司其职”的原则,组织有关部门、单位抓好落实,做到责任到人、措施到位,公开责任人,公开联系电话。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、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、协调、指导和监督工作,督促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,做好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和登记工作,特别是对人口密集区、新近开工的项目等重点区域,要制定针对性防灾措施,落实好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。监测防治责任单位和监测人要履行各自巡查、排查的职责,发现突发地质灾害险情,应立即向当地政府和当地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,并采取措施紧急处置、应急自救。

        各县(市)区要及时更新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,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设置警示标志,逐一制定包括监测、预警预报、人员疏散、应急抢险等内容的防灾预案,并认真组织实施,开展应急演练,警示标志丢失的要进行补充。

        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、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影响区域或地段,县(市)区人民政府应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并预以公告,同时在危险区边界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。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进行爆破、削坡、工程建设以及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。县(市)区人民政府要积极予以资金支持,对危险性大、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应急勘查、治理,对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分散居民点实施提前搬迁避让。对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,要明确责任单位,限期治理,并根据损失情况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。

        (二)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。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县(市)区要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。5月20日前,要对各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测群防责任人、监测人进行一次再核实,有变动的要及时更新,对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,要抓紧落实监测人和责任人。对危害大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重点监测,做到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处理。要将“地灾防灾工作明白卡”送达每个受到威胁的单位,将“地灾防灾避险明白卡”发放到每一户居民手中。

        (三)认真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制度。各县(市)区要认真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、地质灾害速报、汛期值班、险情巡查四项制度和防灾责任制,抓好各项防灾措施的落实。

        1.市国土资源、气象、广播电视台等部门要继续加强协作,自6月份开始,开展全市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在市电视台播报工作。各县(市)区要认真做好当地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,密切关注和防范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。要通过电视、网站、手机短信等媒体将预警预报信息和防灾要求及时向公众发布,并通知到地质灾害监测人和责任人,加强监测和防范。各县(市)区要逐步建立地质灾害气象群测群防、专业监测、综合分析与等级预报有机结合的预警预报体系。

        2.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的单位和个人,要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告,其他部门或者基层组织接到报告的,要立即转报当地人民政府。

        报告内容包括: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、地质灾害类型、灾害体的规模、可能的诱发因素和发展趋势、已采取的防范措施及防治工作建议。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,还应包括地质灾害造成的伤亡和失踪人数以及直接经济损失。

        报告时限:县级人民政府或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接到小型以上(含小型)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报告后,应立即组织力量到现场进行复核、部署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,并必须在1小时内速报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市人民政府应急办,也可直接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和省人民政府应急办。

        市应急办、市地质灾害应急办、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、企事业单位在汛期要24小时值班,保持值班电话畅通,电话号码要对外公开。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值班电话为:3569607;市地质灾害应急办值班电话为:8786200、8786222(传真)。

        在汛期,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县(市)区人民政府要组织相关部门,加强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,做好防治工作。乡镇政府、基层群众组织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单位、学校等对列入市、县、区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中的隐患区(点、段),特别是重要隐患区(点、段)要安排专人定期巡查,大雨和持续降雨时要加密巡查,不留死角。每次巡查,均要详细记录,建立台帐,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时,要及时报告和先期处置。

        (四)做好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。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县(市)区人民政府,要进一步健全以分管县(市)区长为指挥长、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体系,完善应急指挥平台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和地质灾害信息中心,推进应急专业队伍建设,修订完善应急预案,明确职责,落实责任。要从人员、资金、物资等方面做好应急准备,随时应对应急事件。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,提高应急抢险水平。一旦发生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,县(市)区人民政府要立即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,部署应急抢险。有关部门要按照应急预案职责分工,分别做好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。

        (五)加强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培训。各县(市)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结合乡(镇)村级干部法律知识培训,开展《地质灾害防治条例》(国务院令第394号)等法律法规知识和“四应知”、“四应会”、“五到位”知识培训,让地灾隐患点的监测人和责任人以及受威胁的当地群众,熟悉和掌握预警信号、撤离路线、避让安全场所等内容,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意识和防灾减灾技术水平,增加全社会防御地质灾害的能力。

        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